新华网乌鲁木齐9月20日电(记者高峰)新疆,祖国六分之一的辽阔大地,山河壮美,物产丰饶。
在迎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50周年的喜庆日子里,两千万新疆各族儿女倍加感到,以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和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对新疆的巨大关怀和殷切希望,将继续指引各族儿女在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康庄大道上阔步前进。
戈壁惊开新世界
金秋九月,大地铺锦。新疆尉犁县达西村的条田内棉花雪白,圈舍里牛羊肥壮。在丰收的喜悦中,达西村农牧民深情回忆胡锦涛总书记的祝福。他们说:“总书记心里想着农牧民,希望我们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创造富裕文明的小康生活。”
达西村农牧民依靠科技开展多种经营,实现脱贫致富,去年人均收入达到6328元,村里风貌焕然一新。村青年买买提・沙吾尔给胡锦涛总书记写信,汇报达西村的新气象,今年5月4日收到总书记热情洋溢的回信。买买提・沙吾尔说:“我们一定不辜负总书记的期望,早日奔向小康。”
半个世纪以来,新疆各族人民的生活状况,牵动着中南海,牵动着中央领导同志的心。
1981年8月,邓小平在新疆吐鲁番县五星公社访问了一家维吾尔族社员。离别时,维吾尔族老汉赠送给他两个哈密瓜。
新疆和平解放初期,一些地方仍然沿袭着王公和千百户长的封建剥削制度。中央政府审时度势,慎重稳进,逐步推行减租反霸和土地改革。到1953年底,新疆广大农业区完成土改,一举打破套在各族贫苦农民身上的封建枷锁。喀什地区疏附县帕哈太克里乡的全体农民,在庆祝土改胜利的大会上请诗人铁衣甫江代笔,向毛泽东同志写信表达敬意。毛泽东同志回信说:“你们已经从地主阶级封建土地所有制的束缚中获得解放,希望你们在爱国丰产的口号之下,更加团结,努力生产,改善自己的物质生活;并在这个基础之上,一步一步地提高自己的文化水平。”如今的帕哈太克里乡,沐浴着党的富民政策,贫穷落后面貌已彻底改变。乡长艾克拜・克拉洪自豪地说:“我们乡里的人均收入达到2255元,家家用上沼气池,人人住进抗震房,日子过得一天比一天好。”
曾几何时,新疆粮食生产无法自给,主要工业品也靠内地调进。1963年,毛泽东同志约请周恩来同志等讨论新疆问题时指出,新疆工作主要还是经济问题。农业要一年比一年增产,经济要一年比一年繁荣。商品供应要比别处充分些,特别是布、茶、糖和其他少数民族群众生活必需品要多供应些。
现在,新疆粮食年产量达到828万吨,自给有余;棉花年产量达到175万吨,占全国棉花总产量的三分之一。
1990年8月22日至9月1日,江泽民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考察工作。这是江泽民在乌鲁木齐市郊南山观看哈萨克牧民进行的赛马、姑娘追、刁羊比赛后,向赢得赛马比赛第一名的哈萨克姑娘发奖。
蓄积发展新能量
自治区成立50周年前夕,乌鲁木齐天山牧场的哈萨克族牧民,深切怀念邓小平同志。他的音容笑貌,永远留在哈萨克族牧民的心中,永远留在新疆各族人民的心中。1981年8月中旬,邓小平同志在王震将军陪同下第一次来到新疆。他进牧场、下农田、看工厂,一路行来,坚定了恢复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建制的决心。
十年动乱期间,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被撤销,屯垦戍边的百万兵团职工为此痛心。正当人们为祖国军垦事业焦虑之时,邓小平同志来到军垦战士中间,饱含深情地说,你们在新疆的业绩,新疆各族人民不会忘记,党中央和全国人民也不会忘记。回到北京后,邓小平同志对其他中央领导同志语重心长地说:“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恢复起来确有必要,组织形式与军垦农场不同,任务还是党、政、军结合。”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恢复,使几百个新兴居民点在天山南北亘古荒原上崛起,形成我国内陆干旱地区独具特色的机械化、集约化、大规模现代农业生产体系,成为新疆重要的生产建设力量和维护稳定力量。
20世纪90年代,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对新疆稳定和发展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为新疆跨世纪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江泽民同志两次视察新疆,反复强调加快新疆经济发展,关键是要加快资源优势变为产业优势,进而变为经济优势的进程。
1996年,中央决定对新疆经济发展实施倾斜政策,在产业布局、基础设施建设、财政信贷、对外开放等方面,对新疆给予更多的支持。
从1997年开始至今,中央从内地省市、国家机关和国有重要企业派出1700多名党政领导和技术骨干支援新疆,为新疆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证。来自全国各地的援疆干部,把新疆当作第二故乡,引进项目资金,兴建希望小学,培训技术人员,传播先进经验,为我国东西部经济文化交流架起桥梁。
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推进,新疆基础设施建设日新月异,投资环境不断完善,对外开放水平迅速提高。
2005年3月8日,胡锦涛参加十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新疆代表团审议。
后来居上看新疆
密如蛛网的公路、往来奔驰的列车、连接四海的通讯,承载着新疆各族人民迈向小康生活的美好愿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