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习交流 > 正文

民族政策宣传月 | 草原上的额吉

2022年05月24日 10:29  点击:[]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有三千孤儿来到内蒙古,被“草原母亲”们养育成人。他们和“草原母亲”原本相隔千里,没有血缘关系,如今却骨肉相连、生死相依。三千孤儿与“草原母亲”们之间,演绎了一个超越地域、血缘、民族的传奇。

这些孤儿来自哪里?他们为什么会来到内蒙古?“草原母亲”们又是如何养育他们的?让我们一起走近他们的故事。

1959年到1961年,上海、江苏、安徽等地灾荒频繁。因为缺少粮食,政府收养的几千名孤儿面临着营养不良的威胁。国家决定把他们送到肉食和牛奶相对充足的内蒙古,让草原人民把他们养大。因此,这些孩子们也被称为“国家的孩子”。

抵达内蒙古之后,孩子们被送到育婴院集中养育。等到他们适应环境、身体状况好起来之后,才能去往领养家庭。为了更好地保障幼儿的健康和安全,育婴院当时招收和训练了一批具有一定文化程度、身体健康的青壮年妇女作为保育员。她们像母亲一样无微不至地照顾着这些孤儿。


牧民都贵玛由于念过书、做事认真,被选作保育员,抚养28名孤儿。当时的都贵玛还是个未婚的姑娘,并没有养育孩子的经验。她常常不眠不休,给28个婴幼儿换尿布、喂奶粉、哄睡觉;孩子生病了,还要冒着寒风和被狼群攻击的危险,深夜奔波几十里去找医生。


在她的悉心照料下,28个孩子没有一个因病致残,更无一人夭折。在那个缺医少药的岁月,堪称奇迹。在“草原母亲”们的照顾下,越来越多的孩子们达到了去领养家庭的条件。当时,为了能领养这些孤儿,有的人把家里唯一的马卖掉,有的甚至卖掉了结婚头饰。牧民们对待这些孩子就像对待亲生儿女一样。


一位母亲收养一个孤儿,可以称为善良;一片草原收养了三千孤儿,这是草原人民的博爱。一位位被孩子们唤作额吉的“草原母亲”,用她们那跨越地域、血缘的大爱,点亮了善行的火种,铸造起母爱的丰碑。她们用真情演绎了一段民族团结的佳话。如今,这些“国家的孩子”已经深深融入生长的这片草原,与草原各族人民休戚与共。




 

关闭

  通知公告 更多>>
关于开展内蒙古自治区2022年度...
关于自治区党委组织部选派第二...
关于做好包头市教育系统党工委...
关于转发《内蒙古自治区发展党...
关于在强化作风建设学习实践活...
关于推荐优秀处级干部人选的通知
关于陶小岑等同志挂职、兼职团...
关于印发《UEFA 유로 2024 예선副处级干...
  学习交流 更多>>
习近平在参加内蒙古代表团审议...
习近平在金砖国家领导人第十四...
《求是》杂志发表习近平总书记...
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四十...
机关党委组织教职工观看高校党...
习近平主持十九届中共中央政治...
民族政策宣传月 | 草原上的额吉
习近平给南京大学留学归国青年...
  文件下载 更多>>
包医党组字〔2022〕21号 附件
包医党组字〔2022〕19号 附件
包医党组字〔2022〕05号 关于...
关于做好包头市教育系统党工委...
《内蒙古自治区发展党员政治审...
包医党组字[2022] 15号 附件
包医党组字[2022] 14号 附件
考察工作用材料
包医党组字〔2022〕11号关于申...
包医党组字〔2022〕08号 关于建...

版权所有:UEFA 유로 2024 예선 地址:内蒙古包头市东河区建设路31号 邮编:014040